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古建檐口装饰

时间:2018年04月30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古建檐口装饰

古建檐口装饰

檐口是屋顶与屋身构架的交接处,是建筑外观中最显著的部位之一。檐口的装饰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屋顶的边饰,即瓦当与滴水瓦;下层则是檐椽。汉魏赋文中,凡言宫殿必及檐椽,但却不提瓦饰,是什么原因,尚不清楚。

檐椽在赋中多称作“榱”、“桷”,据赋文描述,檐喙的装饰做法主要在于椽身与椽头的处理。

椽身装饰有磨砻、雕镂、髹漆、彩绘等多种方式,故以“华榱”,“绣桷”相称,椽身上往往又绘饰龙蛇,因此又有“龙桷”、“螭桷”等称呼。据赋文,汉魏宫室的椽身多饰龙纹、藻绣。敦煌莫高窟北朝早期窟室的人字披部分,椽身彩绘为赭红底色,上饰黑色藻纹,间以束带纹与山形纹;椽间为白底色,上饰忍冬纹与供养天人等,应是北朝佛殿中的流行做法,其椽身彩绘形式当与汉时期有密切的关联。

椽头的处理似有两种:一种是以金铜或玉石,裁磨成玉璧的形状,贴饰在檐椽比较华貴的做法,即赋中所说的“璧珰”、“琬琰之文珰”。椽端亦称“题”,故有“玉题”、“璇题”等称呼。另一种是不贴金玉的做法。如左思《魏都赋》中记邺宫文昌殿“榱题”,依注,椽头为深黑色,疑为髹漆,应是比较简朴的做法。赋文中又记“朱桷布而支离”,可知椽身饰朱,似无藻绣,是与椽头做法规格相一致的。椽头贴饰璧珰的做法,至南北朝后期依然存在,梁陈中皆可见“绣玉题”、“华鞦璧焉”等描述。北朝文献中似乎未见璧珰,但北魏云冈第6窟中心塔村下层椽头有双鱼(太极)雕饰,北齐邺都太极、昭阳殿椽头饰以金兽头都应是与璧珰性质相同的装饰做法。

作为屋顶边饰的瓦当,虽然在赋文中未见,但在考古发掘中多见,已证明为周代以降历代宫室建筑中所习用。瓦当的形式在秦汉以前有半圆与圆形两种,以后基本作圆形·据河北临漳邺北城避址发掘·曹、后、东北齐三度兴建邺宫,所用当在纹样、色质、尺寸上不断有所变化北魏平城时期,仍承袭汉魏隶体文字及厥云纹瓦当纹样,并出现人而纹半瓦当。在佛教建筑中,开始使用莲花纹瓦当。迁洛以后,流行莲花纹与兽面纹瓦当,以及兽面饰面图。东晋南朝的瓦当形式也有类似的演变过程。滴水瓦的已知最早实物见于陕西周原西周遗址,·汉魏实物未见发表,或许是由于瓦口处平直,与板瓦不易区分的缘故。至迟到北魏时,开始出现瓦口边緣下折、并捏成波浪形的滴水瓦。且瓦唇厚度逐渐增加,唇面紋饰渐趋复杂,出现双重波纹及弦纹、忍冬纹形式。

据文献记载,自十六国时起,屋顶瓦件便有饰以黑色面层的做法北魂石子湾古城(属平

城期,和北魏洛阳减址出土的筒瓦表面多呈现黑色[团,邱北城出土的东魏北齐瓦件,亦多素面黑瓦,表面光润,是瓦面经过打磨后又以油烟熏烧而成,即唐代以后所谓的“青棍瓦”。南朝也有类似做法,并至在南齐宋年,已使用琉璃瓦。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窗装饰
下一篇:古建精髓之一砖雕斗拱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