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南北朝建筑外来样式的吸收

时间:2018年05月04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南北朝建筑外来样式的吸收

南北朝建筑

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频繁,佛教活动兴盛,由于各国使节、商人及佛教僧人的媒介作用,大量异域装饰题材、造型与纹饰进人中土,并应用于建筑装饰。北魏时,西域乌苌国僧人昙摩罗在洛阳立法云寺,“佛殿僧房,皆为胡饰",便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现存北朝石窟的雕刻壁画中,可以见到不少用于建筑装饰的外来样式,如卷涡式柱头、对兽形柱顶装饰、须弥座、莲座、束莲柱等造型,忍冬、莲瓣、卷草、联珠、花绳以及莲花、飞天、宝珠、火焰、迦楼罗鸟等纹饰,里面包含有罗马、波斯及印度诸种艺术成分,目前尚难辨认每一种样式的确切来源。其中比较常见、对南北朝及后代建筑装饰具有较多影响的,有须弥座、覆莲座、東莲柱等造型以及莲花、卷草、联珠等纹饰。一些原属佛教题材的装饰样式到南北朝后期逐渐应用广泛,是此期建筑装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须弥座是随佛教传播进人中土的一种方形台座形式·其立面外观一般由上下枋、上下各一至二层叠涩及当中束腰相叠而成,特点是上下大致等宽、中部渐次收入,若与石窟馨刻壁画中的须弥山形象相比较,可以看出其间的联系。南北朝实物与形象资料所见,须弥座一般用作佛像的坐具和佛塔的基座,尚未见到用于佛殿或其他建筑物的例证·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石塔中已见纔弥座,历于与叠涩部分刻画水波纹,東髅部分有隔间版柱,门内划方格纹。北魏实物中则以延兴五年造像的背面线刻像座年代较早。枋上刻水波纹,与北京石塔相似。云劂第6窟前廊侧壁龛像及第6窟后大龛正中像下的须弥座,叠涩部分均做仰覆莲瓣,枋上雛刻水纹或卷草,已是十分华贵的样式。塔基须弥见丁敦媳奠高窟第257窟壁画、云冈二期诸竄以及南朝造像碑刻等,虽然不及佛座刻画精细,但基本造型是相同的。另外,云冈第9、10窟窟的檐柱底部象背之上,也采用了须弥座造型,且四角的上下枋之间雕有蹲兽。据此推,当时也可能有将须弥座用作柱础的做法。

覆莲座也是佛的一种,多用作立佛的底座。圆形平面,外形近于覆盆状,周圈雕饰莲瓣。据实物所见,莲瓣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表面素平,另一种表而夸张地表现出当中叶脉与两侧叶面的降起,是覆莲座中最常见的样式。北魏平城时期,莲座相对低矮,莲瓣略呈戔形、端部尖瘦;北齐莲座的典型形式则是座身高厚、莲瓣饱满颀长,具有更强的鹃律感和装饰性。在北魏后期建筑实例中,已可见到覆莲柱础。如河南登封北嵩岳寺塔底层倚柱、甘肃天水麦积山北周第窟檐柱、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等。

北朝时期,不仅柱础采用覆莲座造,同时又有柱身装饰莲瓣的做决·谲常在柱端饰周圈垂

莲,柱身中部饰以束莲,即上下仰覆莲瓣、当中束以联珠圈或弦纹的做法“龙门古阳洞的上层大龛中,有两处龛柱雕饰東莲,形象表觐为绑扎于柱身之上的佥属節片.柱身雕刻纹样带有明显的异域装饰风格。北齐响堂山石窟的窟檐立柱及龛柱几乎都采用“火珠束莲柱”造型,是北齐时期流行的柱式。实际上北魏嵩岳寺塔的底层倚柱已節火蛛垂莲,只是未用束莲而己。这种柱身装到隋唐以后逐渐演变为柱身彩画。

莲花纹在南北朝建筑装節中,主要用作花砖、瓦当以及平基、藻井的中心纹样。北早期的莲花纹,莲瓣形式与莲座中的相似,北醵迁洛后的莲花纹,莲瓣表面多素平,形式与南朝墓砖中的莲花纹相近,可能是南迁前后受南朝影响所致,邺北城出土的狭长莲瓣瓦当,则是东魏北齐时的典型样式。

卷草纹是一种带状植物纹样,因植物类别又有各种具体名称如忍冬纹,匍纹、花叶纹等,其中忍冬纹卷草在南北朝实物中最为常见“訛朝石窟中有以忍冬纹卷草装饰门框、台座及壁面水平饰带的做法,推测当时建筑物的基座、台帮、门窗、楣额及壁带上,也都可能雕或彩绘这种纹饰。云冈二期诸窟与大同出上的平城遗物中所见,忍冬卷草纹构规,线条有力,茎叶粗细一致且当中作凹棱,有如沥粉的效果,雕刻手法非中夏所有。这是北魏平城时期的典型样式,南迁之后逐渐消失“南朝忍冬纹卷草的特点与北魏有所不同,或花叶翻复。缠卷于细软的枝茎之间;或茎叶细长,似水流云,显然同化于云气纹。揿州戚家村南朝晚期墓墓砖花纹中的忍冬卷草纹,构图上与北魏石刻及石窟中的忍冬纹样基本相同,但花叶形象饱满、柔美妩丽,与北齐石窟中的忍冬纹风相近。在龙门北魏石窟中也可见到这种变化:早期的古阳洞中,忍冬纹风格尚与云冈相近;而晚期宾阳中洞、魏字洞、地花洞中的忍冬纹,风格己倾向柔丽。

联珠纹也是南北朝时期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北朝实例中,以单珠相连者多见,惟北齐时,开始广泛流行一种形式夏杂的联珠纹,以本身带有联珠圈的椭圆形宝珠相并联。联珠纹通常用作籀助纹样“成与忍冬草纹相配,饰于带状构件表面,如门框等;或与莲花纹相配,用于方、圆形构件表面,如当、地砖等;在须弥座、束莲柱等构件的束崾部分,也往往加饰联珠纹。北齐南响堂石窟中,惟有地位居中的第2、5两窟门框饰带使用了联珠纹,而与第2窟并列且形式基本相同的第1窟中却不见用,这种细微的差别,说明当时或以联珠纹作为一种规格较高的装饰做法。另外,就目前所知,至迟在开憎云冈石窟时,联珠纹已开始用于佛像的衣饰与背光,大同出土的两方石现,外沿也均雕饰联珠纹豳,是使用这种纹样的较早实例。而它的流行年代,远比忍冬纹更为长久,知道隋唐时期,仍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上一篇:​古建筑木结构的发展
下一篇:中国内地清真寺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