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唐代建筑装饰纹样

时间:2018年05月11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唐代建筑装饰纹样

唐代建筑装饰纹样

唐代用于建筑装饰的纹样,主要有联珠、卷草、团花、莲瓣等,其中团花为唐代始兴,其他三种纹杼样形式则在南北朝基础上有所变化。

1.联珠纹

用作构件或器物边饰的联珠纹带饰在隋、初唐时期仍然十分流行。敦煌莫高窟隋窟中,往往用来装饰龛口及窟内四隅、四脊和天井四周,直至盛唐以后,这种做法才渐被卷草和团花带饰所取代;已知隋唐时期的瓦当、地砖、脊头(饰面)瓦等,绝大多数饰有联珠纹边饰,然而具有隋唐时期特点的联珠纹装饰,是以圆形联珠圈为独立单元的图案。这种图案形式自中亚一带传入,多见于织锦及石刻、彩画纹样中,珠圈之内,饰鸟兽、花叶,据隋代实物所见,尤其喜用人面、兽头等,又有对鸟、对兽的形象。

2.卷草纹

隋唐卷草的纹样题材较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变化。北朝卷草以忍冬纹为主,而隋唐壁画石刻中,更多地使用云气纹与花叶纹。北朝云气纹在做法上未出汉代窠臼,隋代以后,形式上有所变化;北朝后期流行的大叶忍冬纹卷草,隋代尚有所见,但在唐代实物中已经见不到了。继之而大量流行的是种类繁多的匍萄、海石榴、西番莲、牡丹花等风格写实的花叶纹卷草。图案特点是花叶肥大、形态繁复,枝茎细长或隐而不见,有的还在其中杂以鸟兽、人物等。

就构图形式而言,唐代卷草纹可分作两类:一为单枝曲折,另一为双枝相并或交缠,形成中轴对称的构图,与前者相比,称之为“缠枝”似更为贴切。

花叶纹卷草是隋唐时期建筑物中最常用的装饰纹样。石构件如台基、台帮、柱础等,雕刻手法多采用线刻,以及线刻与减地相结合(宋代称作减地平钣)的方式。敦煌代石窟中,往往沿四壁的顶部一周及四隅装饰卷草纹带。壁面中部也有水平的带饰。结合唐代石椁柱子、阑额、腰串上雕卷草的情况,建筑物室内外的梁枋、壁带彩画都有可能采用类似的形式。除带形纹样之外,又有中心构图的卷草纹,如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09窟的叠涩天井中心,绘四出葡萄卷草纹,带有明显的东罗马艺术风格,是一个较特殊的例子。

3.团花

团花是一种圆形构图的花状纹饰,唐代称布“(团)窠”,用于服饰者,有大小之分,用以标识织物的等级。按花瓣的形状,团窠又可分为宝相花与普通团花两类。宝相花一般被认为是源自西域的装饰纹样。它的图案做法似乎与卷草中的枝纹有相因关系,特别是与金银器外壁缠枝纹样的底视效果颇相类似,其突出特点是花瓣的轮廓由两片向向卷曲的忍冬纹合抱而成,故作桃形。据实物所见,宝相花多作八瓣,中心圈内或饰鸟兽,或作小团花。唐代石窟天井所饰宝相花图案,多在外来图形的基础上,又融人中国民间的花朵形象,只外圈花瓣仍保留着合抱忍冬纹的形状;普通团花是以传统花形依照宝相花的构图蔟合而成,多数作六瓣。花瓣作花蕾、如意云头或卷叶状。

团花在唐代流行的程度,几乎相当于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在敦煌莫高窟中,作为北朝时平桀天井中心纹样的莲花,自初唐时起,便彻底地让位于宝相团花了·盛唐第1毒8,172窟的观量变中,团花被大量用作建筑物台基侧壁、羼内地面及屏风断上的装饰。宝相花纹还用于唐代地砖、脊头瓦以及门砧石表面的雕刻纹缸。

唐时期的宅装莲造型、也明显具有主相花的纹样特征,除了以单朵花形用作装饰之外,唐代怀流行团花带饰,就已知实例看,其数量与卷草带饰几乎不相上下。构图多作“一整二破”或“双破”,恰与卷草带饰中的两种构图形式相对应。其中“双破”的构图方式似来自将团花织物裹于物体之上的立面效果,敦煌宋初木构窟瞻中的窗框、梁身与樵身上绘有“双破”团花,纹样、色彩均与晚唐窟室中的团花相近,无疑是鼢自晚唐五代时期的做法。

4.莲花与莲瓣

南北朝时期曾广为流行的莲花纹,至隋代己呈衰落的趋势,敦煌窟天井纹饰中出现的变形莲花,已开始接近团花的形式。人唐之后,莲花纹在建筑中的应用大抵只限于地砖与

瓦当的纹样,从出上实物看,纹样和制作似乎均不及南北朝时期精美。莲瓣纹却是建筑中应用年代最久的一种纹样。自南北朝以降,仍一直用作台基须弥座及柱础的装饰。庸代早期的莲瓣造型,与北朝后期基本相同。盛唐以后流行宽阔平的莲瓣样式,晚唐五代时,莲瓣样式纷呈,如前蜀王建墓棺座上,便同时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莲瓣纹。

宝装莲瓣是莲瓣纹中最华贵的样式,至迟在盛唐时己经出现,莲尖端翻卷作如意头状或采用宝相花的纹样特点,叶瓣边缘作忍冬合抱除台座外,宝装莲瓣也大量用于柱础。


上一篇:古建筑外部轮廓
下一篇:唐代佛寺等级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