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古建筑龙的形象

时间:2018年06月09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古建筑龙的形象

 1.jpg

龙,即非自然界的动物,何能生子,所以所谓“龙生九子"并不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而且九子,也只是泛指其多,在古籍中提到的龙子就不下十余种,现在把与建筑有关系的列举如下。

螭吻:即殿堂正脊两头的鸱吻,性好望好吞。

嘲风:即殿堂屋脊上的走兽,性好险。屋脊上的小走兽最多有9个,各有其名,自前到后,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獬豸、斗牛、押鱼,最前面还有一位骑凤凰的仙人,所以统称为仙人走兽。其中只有打头的兽是真正的龙,但是在这里变成了四足动物蹲立在屋脊之上。

椒图:即人门上口衔门环的铺首,性好闭,这是一种称为蠡的神兽。

趴蝮:石桥拱券上的兽头,性好水。兽头张嘴,作排水用。

螭首:台基卜的石雕兽头,性好水,也是用来排吐雨水的构件。

赑屃:即石碑下的龟,性好负重。

金猊:即香炉脚上的兽头,性好烟。

综观这些兽形装饰,不论它们与龙的亲疏关系如何,但在它们身上总有某一部分与龙体相似,尤其是头部与龙首有较多的近似之处。栏杆下的螭首,张嘴露牙,唇上翻,眼珠突出,两只后腿蹬着石座,很像常见的龙头和龙足。屋脊上的鸱吻不但头部像龙,而且在有的吻上部还附有一条小龙。

宫门上的铺首、香炉脚上的兽头都是张嘴衔着门环和香炉脚,瞪眼做用力状,它们的样子,你看像龙也可以,像狮子也行。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龙的形象本来就是诸种兽类的复合体。同样,屋顶的鸱吻、门上的兽头、台基上的螭首也都是经过人创造的某一种神兽,而不是某种自然兽类的真实写照,所以这些兽类与龙头的相似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宫殿建筑的装饰中除龙纹以外,为什么又出现这些龙的亲属呢?龙既然成了人们所崇敬的神兽,那么在装饰中应用龙的形象,自然就带了一种神圣的意义。从形象上来说,龙既为封建皇帝所乍断,它的形象也逐渐被程式化了,被固定为一种模式了。所以装饰中又要用龙,但又不得在任何地方随意用象征着帝王的正规龙形,于是,工匠想出了办法,将狮了、乌龟、麒麟等的形象稍加改变,使它们接近龙形,或者接近于龙躯体的一个部分。这些被“龙化”了的狮、龟、麒麟,何以名之,统称之谓“龙了”,它们既没有损坏正规的龙形,又与龙拉上了关系,这应该说是一种妙法可能正是这种原因,所以在装饰中出现了那些龙的儿子以及更多的龙族。人既然创造了神龙,当然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龙子龙孙和龙族。

龙的形象除了在龙族的延伸中得到发展外,其实,在它本身形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发现的龙和出土的玉雕龙到后期的“九似"、“九像"之,龙形象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受到政治的、文化的多方面的影响,经过历代文人和工匠们的创造,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式样。如果把出现在建筑、工艺品、雕刻、纺织品上的历代的龙形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龙,体形比较简洁,除龙的头部和龙足有较具体的刻画以外,龙身和其他部位都较少有细致的描绘,它着意经营的是龙的整体姿态,力图表现出龙的飞腾威武之状,显示出这种神兽的博大力度。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尤其是清朝,虽然龙被用得更广泛了,龙体刻画得更细致了,龙头、龙须、龙足、龙爪,连龙身上的片片鳞甲都描绘得十分清晰,但对龙整体造型的把握却不如过去,它缺乏刚劲的力度,缺乏蓬勃的生气,失去了那种飞腾倒海的神态与威势。

在龙形象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注意,就是龙与其他纹样的融合。我们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同时可以见到龙纹和夔纹两种装饰。夔,相传也是一种奇兽,苍色无角,一足能行,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实际上也是山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神兽。有趣的是龙和夔这两种神兽居然在相当多的铜器上合成为一种装饰纹样了,头为龙形·身为夔

状,称为夔龙。在个别铜器上也发现有头为饕餮,身为龙的。在汉代画像石上有伏羲、女娲像都是人头蛇身,这也可以看作是在龙体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复合式样。这种融合他种形象的现象还不止限于动物类别,而且也扩张到植物和其他纹样上去了。汉代漆器喜欢用云纹作装饰,行云如流水,经过精心布局,具有生动活泼的装饰效果。在有的漆器上也出现了龙纹,这些龙有的只有具体的龙头,而龙身却完全和流云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交错重叠,称为卷云龙纹。在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的琉璃门座上可以看到二龙相对戏珠的装饰雕刻,双龙仍具有一般行龙的姿态,但龙身、龙足、龙爪已经不像动物形状而开始向植物形象转化了。在承德另一处的石碑边饰中则看到龙身完全植物化了,整条龙只保持了龙头的原形,龙身则由植物的枝条和卷叶组成.如果去掉龙头,龙身和

一般的卷草纹样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形式的龙称为草龙。在各地寺庙、祠堂、民居建筑的装饰里,这类草龙应用得很多,它们既有神龙的头,又具有植物花卉的躯体,生动而自然。

这种将诸种装饰合并组成新的纹样.在装饰创作中是常见的现象。我国民间艺术工匠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创作原则,意思是说在设计花纹时,无论是花草藤蔓、水纹云气,都不必受它们自然形态的约束而可以任意安排,可以在枝上百接生出花朵,在花朵中又可以长出叶了,叶子上还可以生出枝干,其目的就是要创造出热闹而丰富的构图。在古建筑装饰中就充分体现出我国工匠其有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思想及无比纯熟和高超的技术。也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实践中,龙,这个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神兽,才呈现出如此丰富多样的形态,使它在数千年古建筑的发展中,作为建筑装饰的内容,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一篇:画像砖
下一篇:云南住宅古建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