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每个古建筑,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已的史诗!你知道吗?

时间:2019年03月21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中国的建筑同那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王朝更替,都城迁移,经历无数的人间沧桑与物是人非。好多建筑已人去屋空,甚至找不到一丝痕迹。但庆幸的是,诗词歌赋里还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被传唱、吟咏,直到如今......



就如一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闻名天下,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又如一首28个字的《枫桥夜泊》,从一个穷秀才张继口里写出来,让名不见经传的寒山寺世人皆知;

正所谓,楼以文传,文以楼显。在古代,诗是用来唱的。诗歌诗歌,诗即是歌,歌即是诗。它通俗,押韵,琅琅上口,老少皆宜。这一期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建筑与诗歌的艺术美。那么还有哪些著名的建筑,隐没在诗词歌赋中,让人们怀念,让人们吟咏呢?


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四》

楼兰,一个美丽的名字。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发现“楼兰美女”起,楼兰这个名字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关注。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楼兰国的神秘还在于,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引水进入楼兰城,才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



但在此之后,楼兰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如今的楼兰,只剩下西北荒漠中的几座高高的废墟,伴着呼啸的西北风,夯土建筑遗址述说着昔日的辉煌和荣光。

岳阳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闻名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和技能。由于是纯木结构,所以历史上岳阳楼多次毁于战火及水灾、火灾,亦多次重修、重建。



岳阳楼岂止是一座楼?它更是诗文的丰碑。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借物抒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及广阔胸襟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和景仰,更何况,当年他写这个千古名篇的时候仅仅是根据一幅画,并没有见到岳阳楼的实物。而范仲淹在西域带兵,让敌人心惊胆寒,以致西夏人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岂是一句“文武双全”所能概括的?


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小时候学这首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倜傥潇洒的帝王,白衣飘飘,站在彩云之间的高高城头,极目远眺……长大后才知道,这样潇洒神逸的帝王只存在于想象里。



大唐年间公元759年,诗仙李白西行至巫山时恰逢遇赦,他立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可以想象,摆脱政治劫难的他一身轻松,于是想象力向来天马行空的诗仙在途中写了这首诗。诗写得轻松明快,豪迈奔放,意气风发,充分抒发了中途遇赦后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真实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它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为西汉末年公孙述所建。历尽沧桑,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气势不减当年。小伙伴,什么时候去看看你儿时记忆中的白帝?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很多人知道黄鹤楼,其实都是通过这首诗。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逐步演变成了观赏楼。观赏楼,重要性可以忽略不计了。



唐代诗人、河南开封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让其名扬天下,这首诗厉害到敢把天子拉下马的“太白金星转世”的李白看到之后也为之搁笔,而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后来也只是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共5层,总高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纵观黄鹤楼,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要指出的是,世上本无黄鹤。鹤属于道家的神物,它轻灵、飘逸、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理念一脉相承。对于无数在红尘中奔波的人来说,儒家给他们热情,教他们奋斗;道家给他们境界,教他们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鹤楼实际寄托了人们超然物外、不与世俗羁绊的理想。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是一座非常别致的桥,无论是名字,还是如诗如画的出处。它位于自古被称为“桥乡”的扬州。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远看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二十四桥所在的扬州自古就是江南名城。她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自隋唐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富庶的文化与商业名城,尤其是唐代,更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所以,扬州出了个二十四桥,再正常不过。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这个二十四桥,到底是真的有二十四座桥,还是只是一座桥的名字?这一话题已争论千年。据《一统志》载,隋朝时曾置24桥于扬州,唐朝时仍可见到那24座桥,分布在当时扬州最繁华的街道上。

而《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时有二十四歌女,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大文人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杜牧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晚唐的风流才子,和杜甫齐名,杜甫为“大杜”,他为“小杜”。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诗由山及水,由暮秋的江南草木到桥,又由桥引出让人无限遐想的玉人。高高的桥拱上,玉人月下吹箫,晴冷的月色,悠扬的箫声,是多么美丽的画面。而且以问句结尾,言已尽而味无穷。

阿房宫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唐·杜牧《阿房宫赋》

如果有一座宫殿,覆压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种气势,你能想象吗?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统一的秦国修建的新朝宫。秦皇帝始皇嬴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道同距,修长城击匈奴夺河套,“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举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而阿房宫,就是这种王气的产物。



可惜,阿房宫还没有建成,秦帝国就被推翻了,阿房宫付之一炬。《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火烧咸阳宫殿,“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可以说,阿房宫是一座梦幻中的宫殿,永远只在梦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无穷。诗中有天地,楼中有乾坤。建筑也可以诗意,它和诗歌的美是共通的,都是灵魂中的精绝和壮美。



上一篇:一种风格,多种形式——四合院外形设计原则
下一篇:惊艳中国风 • 照壁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