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古建结构原则的演变

时间:2018年03月20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古建结构原则的演变

古建结构原则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半坡仰韶文化地上的及半地穴式的居住建筑式中国的一种最古、最原始的房屋类型。它们的面积不大,平面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圆角方形,大小相当于后来房屋的一个房间。它们的结构就是在房屋的中心部分设置几根木柱,用来支撑一个外斜的有如伞形的屋面,屋面的构造式在紧密排列的木椽上加茅草或涂以相当厚的草泥。房屋的周边排列者密集的木柱,外抹八九英寸厚的草泥而构成墙壁。

上述构造是一个起点,在结构的发展上就摆有两条可走的路:一条就是框架式的结构,一条就是承重墙式的结构。自然,两者有时也可以混为一体。早期的房屋式采用木骨架承重墙作为支撑构造的结构方式,说明了最先采用的还是承重墙式的建屋方法。木骨架承重墙其后发展为“穿斗式”柱架,柱架最后演进为梁架,中国式的木框架结构体系到此材正式确立起来。

中国建筑本来并不存在“屋架”的结构观念,梁架的出现不过是由减柱造而来的产物。其实,在中国建筑本来的结构观念仲,梁架并不是一个自成一体的部分,叠梁中的每一根梁正如其他水平方向的构件一样,是整个房屋构架方格体仲的一根组成构件而已。

根据文献记载,在古代,还有一种省却房屋内部柱子的屋顶构造方法。在一个方形或者多角形的平面上,在底架上以抹角梁层层叠起,逐层缩小,这样便可以构成一个锥形的无中柱的屋顶构架,这种构造方法发展为“藻井”。于此结构相似的还有“井干式”结构。所谓“井干式”就是用木材在水平方向作井字形架叠起来,用这个方法构成的封闭体在结构上比任何其他方法更为稳固和稳定,而且整体性很强,相信,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懂得采用这种构造方式。但密柱式骨架墙和“井干式”等结构方式因为在材料使用上很不经济,因此没有继续发展。

不论殿堂或者塔楼,檐廊的设置不但在建筑上起了很大作用,在结构上也是一种很合理的增加建筑物稳固度的必要手段。在高层木结构中,这种处理方法同时便于立面上的分层收束,以保持整座建筑物的稳定。也许,对称的观念并不是完全出于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很多时候还是出自一种结构上更为完善的额考虑。对于力学上来说,对称的形状常常式一种较为有利的结构形状,在一座单座建筑物上,视觉上的平衡自然是一个问题,力学上的平衡在好些情况下有时会显得比前者更为重要。

 

 


上一篇:晋中传统影壁的审美观念及居宅营造思想
下一篇:陈家祠堂古建砖雕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