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塔结构方式与形式特点
由于各时期、各地区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佛塔的结构方式与建筑形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现知最早的中国佛塔形象资料,为四川东汉画像砖上的三层木构佛塔。在方直的基座之上,立有三层塔身,各层均表现为三间四柱的木构外观·各层塔愴及塔顶均作坡顶,还略微有汊地凹曲屋面的特征。顶上中心立有刹竿·并有三重露盘与刹端宝珠。汉末笮融浮图祠,也是重楼试木构佛塔。前文提到,汉地木构佛塔的出现很可能与汉代迎仙楼观有关,因此,在汉代方士巫祝盛行的地区,民间立塔或多采用木构形式,但在洛阳等外。来僧人集散的中心地区,官方立寺,往往与僧人有关,故在形式上与西域佛塔比较接近,并以砖石结构为主。
东晋立塔,文献中常见先立刹柱、后架立一层、又加至三层的记载,说明是采用木构方式,依财力逐层架塔。北方十六国的后赵境内,也出现外来僧人建造的木塔,如佛图澄所立的邺城白马寺塔,表明着时汉地佛图的形式已逐渐向本土化的方向演变,木构佛图的形式也开始为外来僧人所接受。
到南北朝时,木构佛塔的建造在技术上己臻成熟,并向多层高广发展。北魄的砖石佛塔中,也出现了仿木构的做法。如平城三级石佛,“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成为这时佛塔的一种时髦形式。云冈石窟二期诸窟中,普遍雕有坡顶瓦檐、柱楣交结的木构佛塔形象。说明佛塔的结构方式与外观形式的演变,与孝文帝时期推行汉化改制的政策有关。此期佛塔的形式,可参见云冈各窟中心塔柱及浮雕佛塔。从中可见,佛塔的平面多作万形,塔的层数为一至九层,其中以三、五层者居多。多层佛塔的塔身一般表现为木构外观。各层均以柱额斗栱架椽挑,上作瓦垅坡顶,并见屋脊鸱尾的形象。只有佛塔的顶部,保留了覆钵、露盘、宝珠等外来造型,作为佛塔的特定标志。但这一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佛塔的外观形式较多地表现为汉代建筑风格。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洛阳永宁寺塔是这类佛塔的杰出例证,据遗址发掘,塔身结构采
用方格柱与中心上台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外观为“绣柱金铺”的木构楼阁样式。
南朝木塔实例不存,亦无形象资料可供查证。据文献记载并参考日本飞鸟时期佛塔实例推测,南朝木塔所采用的应是与北朝十木结合方式有所不同的纯木构方式,塔身外观当较北朝木塔更为轻盈纤秀。
除木构佛塔之外,砖石佛塔的建造在北魏时也有大发展,并出现了密檐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其中仅存的一例.北朝后期石窟中,较多出现单层覆钵式小塔的形象,平面多作方形,塔身表现为砖石结构,上部叠澀出檐(或采用横木排列、交错叠置的方式挑出檐部),檐口四周上立山花蕉叶,当中为覆顶,中立刹竿。这种小塔和上述的密檐砖塔,均具有浓郁的外来建筑风格,反映出北朝社会上偏爱外来建筑及装饰艺术的风气。另外,北齐响堂山石窟的窟檐造型中,表现出一种单层方形塔殿的形式,殿身面阔三(五)间,外圈为木构瓦顶的檐廊,顶部外观形式与单层佛塔相似,覆鉢硕大平缓。这种融合塔、殿特点的建筑形式,反映出北齐时期在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外来样式的吸收两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汉南北朝时期的佛塔,不论层数多少,体量多大,一般都不具备登临的条件。唯佛塔底层设置佛像供人礼拜,上层塔身没有实际功用,H本现存飞鸟时期以降的木构佛塔,也都是这种情形。但北魏神龟二年(519年),洛阳永宁寺九层木塔告成,佛像尚未置人,“灵太后幸永宁寺,躬登九层浮图”,说明此塔可供登临。侍中崔光曾上表谏止此事,认为佛塔底层置像,登临其上是对佛的不恭。这种禁忌自北朝以后逐渐被打破,到隋唐时,登塔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下一篇:王家大院五福捧寿砖雕图案
◎ 最新新闻
- [图文]唐语景观新中式庭院设计,看过很多
唐语景观新中式庭院设计,看过很多院子,发现还是中式庭… - [图文]唐语文化砖:小型中式庭院设计,教
唐语文化砖:小型中式庭院设计,教你应用中式元素打造庭… - [图文]唐语砖雕丨武大——中西合璧典范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话虽如…
◎ 热门新闻
- [图文]砖雕-荷塘夜色
老砖雕到手,半截拉块,留了原皮,构思对荷情有独钟,加之… - [图文]中式庭院四合院砖雕影壁墙照壁
唐语专业砖雕影壁墙免费设计,万套砖雕设计方案供您选择… - [图文]热烈欢迎市、县领导班子莅临唐语
- 五福堂砖雕
- 游春图人物门罩砖雕
- [图文]什锦窗的种类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