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时间:2018年04月19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崇岳寺塔

嵩岳寺即北魏嵩高闲居寺,隋代改今名。寺内佛塔,是现存唯一的南北朝时期建筑实例。

关于闲居寺沿革及寺塔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李邕所撰《嵩岳寺碑》碑文,其云:“嵩岳寺者,后孝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榜闲居寺,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隋)仁寿一载,改题嵩岳寺,……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墉数百”。

嵩岳寺塔现状为十五层密檐砖塔,塔身平面为正十二边形,各层各面都砌出一户二窗的形象,与碑文所述相符。塔下地宫与塔身用砖经热释光测定,也证实此塔为北魏原构,嵩岳寺塔的塔身与基座均以砖砌,只有塔刹为石雕,其中仰莲以上部分为唐末宋初修缮时所加。

砖塔底层东西南北四面辟门,塔内是直通到顶的塔心室,无心柱,塔心室底层下段也作正十二边形平面,到上段以上改为正八边形。塔身底层直径约川10·6米,塔心室内径约5米,塔壁厚度约2.5米。

砖塔高约39.5米。在高约1米的台基之上,立有十五层密檐塔身。底身塔身高约9米,分上下两段。下段除四正面开设门遁之外,其余八面塔壁素平,并哜有收分,上周叠涩珧出,承托上段塔身[“上段塔身直径略大于下段,壁体无收分,平而转折处砌出八角形倚柱,柱下为覆础,柱头作灭珠垂莲装饰。四正面门道与下段连通·门上起半圆券,外節尖拱券面。其余八面均在倚柱之间砌出一座塔形小室。小室下基方直,中有两壶门,内雕狮兽,室壁中开券门,上亦设尖拱券饰;门内有心室,原应置像,今不存。室顶有覆钵并山花蕉叶,面转角处理,可知是意在表现一种方形建筑物的形式.嵩岳寺塔底层上段塔身的高度,恰为自底层下段叠涩上皮至塔刹覆莲底部高度的1/5,这或许与整体设计的方法有关。从外观邢上看,这一部分也是整个塔身中的重点装饰部分。

底层塔身之上为十四层密檐式塔身,逐层向内退人并减低高度,从第二层开始,塔身高度便仅为0.5米左右,转角处无倩柱,各面正中有一带尖拱券的小门,两侧各有一方形直棂小窗,至顶层由于面宽过狭,仅在四正面设门,其余八面设窗。各层塔身虽然低矮,但叠涩出檐的挑出长度皆与底层上段相叵。因此,随着塔身的层层内收,各层出槍的外端连线便形成了一条优美的卷刹曲线。塔刹高约米“自下而上为石雕的覆莲、束、仰莲及砖砌的七层相轮和宝珠·如前所述.砖砌部分是后世所加,原来的塔刹形式及高度已不可考。

嵩岳寺塔的造型和结构方式全然不同于北朝时期流行的多层方塔。其十二边形平面、底层高大而上部各层低矮的密檐佛塔立面构图,以及塔心中空的簡状结构方式,均为已知北朝佛塔形象中所未见·但此塔规模宏壮,型精美,设计手法娴熟,当非滥觞时期作品,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的中岳嵩阳寺碑》记北魏太和八年,高僧主襻师于嵩山始建佛寺,“乃构十善灵塔一十五层,始就七,緣差中止。而七层之状,

“自佛法光兴,未有斯壮也”'以其十五层之构想,恰与嵩岳寺塔相同,而当时平城佛塔形象中,未见逾九级者,疑其亦为密憎塔·则此獒佛塔,可能早在平城时期即己出现,但并不流行,迁都之后,嵩山以中岳之尊,得皇室重视,故嵩阳寺塔的形式,或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据史料记载,北朝晚期已有层数多达十七层的佛塔1气应是与嵩岳寺塔同一类型的密檐砖塔。

嵩岳寺塔塔身细部装饰中所采用的一些造型,在北朝后期石窟中大量出现如火珠垂莲的柱头形式及门,上的尖拱券面,在北齐响堂山、天龙山、北周麦积山石窟中都很常见。这些明显带有外来特点的装饰造型,表明这一时期外来佛教艺术对汉地佛教建筑的形式及风格演变产生了不同以往的影响。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木桥
下一篇:古代佛塔结构方式与形式特点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