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

时间:2018年05月24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

中国古代园林构成

关于构成中国园林的要素,有所谓山、水、树、石、屋、路“六法”之说;有人则归结为一曰花木,二曰水泉,三曰山石,四曰点缀,五曰建筑,六曰路径。明末李渔的《一家言居室部》则分作房舍、窗槛、墙壁、联匾、山石五个方面。此书虽可称为“造园艺术理论”之作,但所论者不外乎是有关细部设计的一些巧思而已。

在中国造园的术语中,“花木”或者“竹”的含义通常都是概括了所有的植物。花木之中分为花、树、藤、草四类,种植之法称为成林、成丛、成行、攀附四式。小园以花为主,中国花树并重,大园林则以茂林而见胜。花木是自然之物,必须以原来自然之态而出现,用人工使花木构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或者堆砌成有组织的图案等在中国园林中是甚少出现的;西方和日本的庭园都喜欢这样处理花木,这种做法和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恰好相违背。花木布置、组织的目的常常是为了希望达到“翳然”的效果,求取扶疏的情趣,因而以自由活泼的构图为合适。

中国的园景多用“流泉”,现代和西方的园景都喜欢用喷泉。中国自己就没有创造出喷泉,在圆明园中所装的是法国教士蒋友仁所设计的“大水法”——机关喷泉。相信并不是中国人想像或者发明不出人工喷泉,问题可能在于名山胜景中就没有“黄石公园”一类的天然喷泉,园景之中就没有人想及列入一个这样的项目。

为了配合园的要求,建筑物设计不断产生很多因园而设的形式,例如桥和亭组合的桥亭,取意船的形式和石舫以及各种水亭、水榭。因为在总平面布局上,“园林建筑宜独处,宅舍宜连屋”,园中建筑多半表现着“三维”的外貌,并且经常都处于“视线的收束”的地位中。建筑物的平面因而出现了极多形状上的变化,理由就是非此不足以配合环境的要求并产生丰富的形体,这是建筑物以“塑像体”形式出现的必然设计规律。至于“无壁”的亭榭或者楼台,虽然它们最早是由防伪意义的“观”、“阙”演变而来,到了后期就成为园林或者景观建筑的专有形式。因室内外完全“流通”成一体,是最好不过的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要求。在建筑形式的发展上,因为园林建筑没有受到种种限制,设计上有更大的自由,它的演变和进步就比较来得广泛和迅速。


上一篇:中国古代园林是否有草坪
下一篇:​古代造园原则——人工效仿自然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